2023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一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非银行支付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有几项规定对支付行业从业人员产生了深远影响。
1.任何想要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实体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明确包含“支付”字样,未经批准或被依法注销的机构将不得继续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支付”字样。这一规定可能会引起一场改名潮,目前已有92家支付机构需要变更名称。
2.《条例》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如果计划变更协议内容,必须充分征求用户意见,并在本条款规定的显著位置公告满30日后方可进行变更。同时,非银行支付机构应以数据电文等书面形式与用户就变更的协议内容达成一致。这意味着,未来支付公司想要涨价,必须先进行公示,并等待30天后才能进行变更。
3.《条例》强调了明码标价的重要性。非银行支付机构应依照有关价格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并公开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以及业务办理途径的关键节点,应清晰、完整地标明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限制条件以及相关要求等,以确保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禁止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4.《条例》明确规定,非金机构不得将涉及资金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服务的事宜委托第三方处理。这一规定将使得第三方代理机构或者个人制作APP、小程序等行为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那些安全系数低、无资质的机构将逐渐失去市场。
总的来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非银行支付行业正迈向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支付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他们需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更加警惕市场变化,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这也预示着我国非银行支付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